与电结缘写传奇——记云南省首席技师、昭通供电局变电修试所游书均

2025-04-05 15:22:55  阅读 58 views 次 评论 73 条
摘要:

例如说荀子性恶论其实是性恶而心善,还有说荀子性恶论不是说人本质恶,而是顺是将为恶,等等。

例如说荀子性恶论其实是性恶而心善,还有说荀子性恶论不是说人本质恶,而是顺是将为恶,等等。

阳明为何要说性是心之体,性是人之真己?性与良知又是什么关系?在阳明那里,良知即是天植灵根,是天理下落人心的凝聚之处,是主体之人去欲去恶的终极归宿,是人学本原,所以有见得透时便是圣人之说。最后阳明说:汝中之见,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。

与电结缘写传奇——记云南省首席技师、昭通供电局变电修试所游书均

廓然,即空旷、寂静、远大的样子。(55)此类人不明白死生夭寿皆有定命,心中尚存夭寿之心,当然与天为二,故要使其一心于为善,修吾之身,以俟天命(56)。第四步,灵明充天塞地之间,即是气充天塞地之间。⑩孔子所言多闻、多见之知,是学而知之,只是知的第二层次。阳明关于良知本体的提法随处可见,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示出良知全貌,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: 第一,人之虚灵即良知,虚灵不昧,众理具而万事出。

凡言立者,都是过去未尝有而今始建立之谓。(19) 九川曰:如何是诚意功夫?……先生曰:……只要知身、心、意、知、物是一件。谷种置于土中,自会生长。

但这俱不同于直贯系统中全体是用、全用是体、体用不二、即用见体等义。因此,工夫论诚真可贵之论。讲现象状态是有善有恶,这是事实陈述,也是存有论陈述,讲去恶向善、心即理是工夫论陈述。唐君毅先生见及宇宙论,却将宇宙论进路之心气说予以搁置,以为此说不能纯善无恶。

心作为主宰,有灵明的知觉动能,周敦颐言人得其秀而最灵,此灵,即此心的作用,又言:形既生矣,神发知矣。而正在其直接相应于纯粹心性论中,所面对之此心性,以言工夫处。

与电结缘写传奇——记云南省首席技师、昭通供电局变电修试所游书均

第一部份为对于自觉活动及心灵能力之了解,主要见于对心性情等观念之解释。⑨牟宗三:《心体与性体·第三册》,第474页。讲天道之大化流行和讲人道之本体工夫时,就是此理以心具之性而为主宰而发为施用之时了。象山讲的是工夫论,被他批评为支离的朱熹讲的是存有论。

(21)劳思光:《新编中国哲学史·三上》,第317-318页。心之实然呈现发动(无论动静语默)是情,其所以如此呈现发动之理是性,此性情对言是纵说,即存有论地说。⑦唐君毅:《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》,第630-631页。心统性情,心是认知地统摄性而具有之,行动地统摄情而敷施发用之。

横说说的心统性情是:心认知地统摄性,性在心之静时见,而行动地统摄情,情即是心自身之发动。且孔孟陆王都不是普通人,都不必去气禀之私,都是心即纯理无恶之人。

与电结缘写传奇——记云南省首席技师、昭通供电局变电修试所游书均

劳先生以为朱熹言心在于理气架构中,这样就不能超越了,其言: 盖朱氏之理或性,纯作为一形上实有看,而心则是万有中之灵觉能力。若是有底物事,则既有善,亦必有恶。

此事,笔者以为,唐、牟、劳三位先生都有误解,本文之作,即为澄清此事,关键在于,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位上,存有论问题与工夫论问题不同。此心之表现,或觉于理而为道心,或觉于欲而为人心,或顺欲而违道,以成具不善人欲之心。曰:程子云:心譬如谷种,其中具生之理是性,阳气发生处是情。四、牟宗三先生对朱熹心理关系的讨论 牟先生于《心体与性体》书第七章标题为《心性情之形上学的(宇宙论的)解析》,牟先生谈道,儒学建构,特重工夫论,并将工夫论汇入形上学中,成为动态的存有论,道德的形上学,在处理朱熹哲学理论的时候,把朱熹言于存有论的理气说、心性情说也从工夫论的效用上解读,于是言于理气架构的心理关系,就有工夫滑失之误。一旦讲工夫,自是与象山、阳明路数一样。因为,象山阳明一样有理气论,立论与朱熹全同,这就是存有论问题而已。

唯由物欲气禀之杂,然后体有不明,用有不尽。窃恐非惟孤负圣贤立言垂后之意,平生承师问道之心,窃恐此说流行,反为异学所攻,重为吾道之累。

是仍强调自由意志或某一程度之主宰性。伊川论变化气质,认为下愚亦可移。

朱熹言: 性情心,惟孟子、横渠说得好。于是人之一切去除其物欲气禀之杂之工夫,如相应于此心性论而言,亦可说不外求自明其心之性理之善,而有以复其初,以使此心之全体无不明,而大用无不尽。

然朱氏如此强调心之地位,实仍只就工夫言。但存有论上亦是必须救人之可能为恶予以存有论的解说,然而,本体论以及下贯之人性论已定为善,只有宇宙论进路能够安置此一问题,事实上,讲人的存在,就是宇宙论问题。至在其泛论工夫时,则人用其工夫,以使心合于道,而道心存,无此工夫而道心亡。故心在此意义下并无超越义,而只有经验义,自与性或理不同。

(18)劳思光:《新编中国哲学史·三上》,台湾三民书局出版,1991年增订六版,第292-293页。然而,周敦颐亦是从阴阳五行之气说此人的出生以及心的存在:五行之生也,各一其性,无极之真,二五之精,妙合而凝,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,二气交感,化生万物,万物生生,而变化无穷焉。

向来,存有论的讨论有被忽视甚至贬抑的情况。唐先生是当代最哲学学者型的哲学家,最能原义而说理的哲学家,唐先生都有如此之混淆了,何怪牟宗三、劳思光两先生亦在此缠斗不已。

为仁之外,别有尽性至命之方。是以实体必成只存有而不活动者,是即丧失其创生义。

此所面对者,唯有此心,则于此心,便可只见其存,亦宜就其存而论其存,而不见其亡。劳思光先生主张心性论中心,刻意限缩朱熹为形上学本位,意以心气关系抵制其说。在此本心之体上,亦原有此一用,即原能自起此工夫,而一切工夫,亦莫非此本体之所起。实则若仔细按下去,贯通朱子思想之全部而观之,此只是存有论的解析下理同、枯槁有性、理气不离不杂等义之另一说法。

人在经验中事实上有善有恶,人在做工夫时就是去恶向善。故其虽一方言心体本是高明广大,敬只是使此心自存自在,人能存得敬,则吾心湛然,天理粲然,无一分着力处。

此本心或心体,乃内具万理以为德,而能外应万事以为用,亦原自光明莹净,广大高明,而无限量者。此生长是情,其所以能生长之理是性。

但工夫主体之心,心统性情,就是孟子性善论旨,孟子性善论既可以操则存,则统性之心就是同一个心,就是可以操存,可以自觉,可以如理即理当理的。依朱子之宇宙论,以说此人之工夫,要为一心气之流行,有此工夫,乃有此流行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p8l2c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/99263/0552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抱瓮灌园网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发表评论


表情